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对献血与hiv感染的关系
存在诸多误解
这些误解不仅阻碍无偿献血事业发展
也加深了人们对hiv的恐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消除这些不必要的担忧
献血流程严格规范
正规献血场所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与卫生标准。国家有相应规定:献血者每次使用的针头及血袋等医疗耗材全都必须是
一次性的,且必须经国家相关部门严格质量检测把控,并要求“
一人一袋一针一管”,
绝对不会发生交叉污染导致感染艾滋病病毒。
献血前,工作人员会对献血者进行全面健康评估,涵盖病史询问、近期生活状况等,筛查可能影响血液安全及献血者健康的因素。同时,严格消毒献血部位,用合格消毒剂充分擦拭,形成无菌区域,降低感染风险。
血液检测,一丝不苟
血液采集送回血液中心后,血液标本将直接送往检验部门,由检验部门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内按照国家的标准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检测全部过关,这份血液才会被贴上“
合格”的标签。
血站检测出hiv反应性结果的处置方式
1.血站对所有血液标本进行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等项目检测。由于血站实验室是hiv初筛实验室,如果检测出hiv抗原抗体反应性,有可能是假阳性结果,标本需要转送至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试验,最终以确证结果为准。
2.hiv可疑血液保密性销毁。
3.在信息系统屏蔽该献血者。
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进一步跟进。
艾滋病病毒特性决定传播局限
艾滋病病毒(hiv)非常 “脆弱”,在人体外环境生存能力差。它对物理和化学因素敏感,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在干燥环境中存活时间短,一般几分钟就会失去活性。
这意味着,在献血过程中,不存在 hiv 在外界环境存活并进入其他献血者体内的条件。即便有极少量病毒离开人体,也会迅速失活,无法造成感染。
hiv的传播途径
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在性接触方面,无保护的性行为,尤其是与多个性伴侣发生性行为,感染风险极高。血液传播途径中,共用注射器吸毒是常见的感染方式,因为吸毒者共用的注射器可能残留含有hiv的血液。母婴传播则是感染hiv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和哺乳过程中,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了解这些传播途径,我们就能明白,正常的献血行为并不在hiv传播的范畴内。
无偿献血的安全性与益处
多年来,全球无偿献血实践表明,在规范操作下,献血是安全的。大量科学研究与实际案例都证明,通过正规途径献血,不会感染艾滋病或其他疾病。
献血不仅不会感染hiv,还有着诸多益处。定期适量献血能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献血是一项伟大的公益行为,每一袋献出的血液,都可能成为拯救他人生命的希望。当患者因手术、意外事故等急需输血时,这些爱心血液就能及时发挥作用,帮助他们度过生命的难关。
综上所述,献血者在献血时与其他献血者之间不会产生任何交叉感染的机会。因此,参加无偿献血是
不可能感染艾滋病的。
消除对献血与hiv感染的误解
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我们要积极学习科学知识
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献血和hiv的相关信息
不盲目相信谣言
让我们用科学的认知、温暖的爱心
共同营造一个
没有误解、充满关爱的社会环境
撰稿:谢思茹
审核:孙传武